掌握▪新創動態
《國際要聞》瓶刷狀奈米粒子藥物載體精準靶向腫瘤降低系統性發炎反應
2023-05-04

※麻省理工的研究團隊發表一款能夠精準靶向腫瘤傳輸免疫刺激藥物的瓶刷狀奈米粒子系統,避免傳統方式引起的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Photo credit: MIT)

麻省理工(MIT)的研究團隊開發了新奈米粒子系統可以精準靶向腫瘤傳輸免疫刺激藥物。這些藥物目的在刺激腫瘤附近的免疫細胞啟動摧毀腫瘤機制,但當系統性的傳遞藥物時,它們會引起一些激烈的副作用,如: 系統性發炎反應。這個新系統中的顆粒是瓶刷狀,而非活性藥物被連接到「刷子骨架」上。透過調整這些顆粒的組成配方,研究團隊可以對藥物釋放情況進行微調,並且已經能夠創造出在腫瘤處累積而不會在其他地方引起副作用的顆粒。

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來摧毀腫瘤是一種有潛力的抗癌治療策略,與傳統的化療藥物相比,它具有一定的優勢。然而,這種方法並非沒有侷限性,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 嚴重的系統性發炎反應。眾多針對腫瘤的免疫療法中,有一種方法是利用小分子藥物,可以活化免疫細胞,刺激它們開始產生細胞因子,進而引起局部發炎反應,幫助消滅腫瘤。

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的。但在現實中,在整個身體內施用這類藥物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系統性發炎反應,促使這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奈米粒子系統,將其直接送到腫瘤位置。這些瓶刷式奈米顆粒有一個中央骨架和「刷子」。免疫刺激藥物可以透過使用可在體內裂解的化學連接物,以非活性形式與中央骨架連結,即所謂的原藥(pro-drug),使研究人員能能夠對釋放進行微調。

「我們的瓶刷狀原藥使我們能夠顯示出控制免疫療法動力學的免疫效果,使我們能夠提高免疫反應,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這種方法為那些希望從一些有潛力的免疫療法藥物中,降低毒性的科學家開闢一條新的道路。」參與這項研究的Sachin Bhagchandani研究人員說道。

到目前為止,研究團隊已經測試一組六種奈米粒子配方,它們都被設計為以些微不同的速度釋放一種名為咪唑喹啉類(imidazoquinolines, IMDs)的免疫刺激藥物。在小鼠腫瘤模型中,中等緩釋版本的顆粒沒有產生任何副作用,同時在減少腫瘤生長方面有明顯效果,而快速釋放顆粒版本則引起全身性的發炎反應。

「我們的分子能夠透過控制活性藥物在血液中的釋放量來安全地減少這些副作用。如果你盡量減少活性化合物在血液中釋放,那麼你就能夠在腫瘤部位獲得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而沒有全身性的副作用。」Sachin Bhagchandani繼續說道。

(來源:Medgadget 生策中心編譯)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影音.文字.圖表.數據等) ,均屬於本中心或各該新創企業團隊之專屬財產,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 - 202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olicy (RBMP). All Rights Reserved